月考结束后有些同学只盯着考试分数,对试卷分析不重视,或根本不会分析,致使考试的检验功能发挥不了作用。这是很坏的习惯,因为不会积累经验、吸取教训的同学在学习上是不可能进步的。
事实证明,成绩优异的同学都十分重视考后试卷分析,而且都有一套分析的策略和方法。下面是考后试卷分析的一般方法,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~
所谓考后试卷分析,是指考试后订正试卷中出现的错误,分析考试的收获以及考试暴露出的问题,然后归类,逐一进行对照并制订出自我提高的措施与方法。所以,试卷分析要讲究以下四个策略:
1、从逐题分析到整体分析
从每一道错题入手,分析错误的知识原因、能力原因、解题习惯原因等。
分析思路是:
①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? ②知识点的内容是什么? ③这道题是怎样运用这一知识点解决问题的? ④这道题的解题过程是什么? ⑤这道题还有其他的解法吗? 在此基础上,学生就可以进行整体分析,拿出一个总体结论了。 通常情况下,学生考试丢分的原因大体有三种,即知识不清、问题情景不清和表述不清。所谓“知识不清”,就是在考试之前没有把知识学清楚,丢分发生在考试之前,与考试发挥没有关系。所谓“问题情景不清”,就是审题不清,没有把问题看明白,或是不能把问题看明白。这是一个审题能力、审题习惯问题。所谓“表述不清”,指的是虽然知识具备、审题清楚,问题能够解决,但表述凌乱、词不达意。上述问题逐步由低级发展到高级。研究这三者所造成的丢分比例,用数字说话,也就能够得到整体结论,找到整体方向了。①统计各科因各种原因的丢分数值。如计算失误失分、审题不清失分、考虑不周失分、公式记错失分、概念不清失分等。
②找出最不该丢的5~10分。这些分数是最有希望获得的,找出来很有必要。在后续学习中,努力找回这些分数可望可即。如果真正做到这些,那么不同学科累计在一起,总分提高也就很可观了。
③任何一处失分,有可能是偶然性失分,也有可能是必然性失分,学生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,找到失分的真正原因。 在学习过程中,反思十分必要。所谓反思,就是自己和自己对话。这样的对话可能是潜意识的,可能是口头表达,最好书面表达。从潜意识的存在到口头表达是一次进步,从口头表达到书面表达又是一次进步。书面表达是考后试卷分析的最高级形式。所以,建议学生在考试后写出书面的试卷分析。这个分析是反观自己的一面镜子,是以后进步的重要阶梯。以上分析,都属现象分析,在此基础上,学生就可以进行归因分析和对策分析。三种分析逐层递进:现象分析回答了“什么样”,归因分析回答“为什么”,对策分析回答“怎么办”。对此,学生要首先做到心中有数,下面将做详细探讨。
家长可以帮助孩子,以数学统计方法,计算各个原因的丢分数值,如:- 你认为,这次考试体现了你实力的百分之多少?90%?80%?
- 这张卷子若一个月,重做,自己能得多少分?(有空试试,不一定是满分!)
最后一个让孩子警醒的问题:若加上这些不该扣的分数,你能得多少分?排班里多少名?整张试卷时间够吗?哪些题,浪费了时间?最终这题做出来没?若没有,就是考试答题时间分配不合理。没有时间预案!若做出来了,则是严重不熟练该题型。这种题型也就是接下来要重点学习的。 深入做到这些,才能对试卷有一个非常透彻的分析。孩子自然就清楚下一阶段怎么做了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