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咨询电话15834116270
  • 小锐老师sxrsedu
    助教老师 添加方式:
    1:搜索微信号(sxrsedu
    2:扫描左侧二维码
  • 快捷导航

    开学了,如何摆脱“暑期综合征”?

    2024-8-21 17:01| 发布者: admin| 查看: 305| 评论: 0

    摘要: 生活中,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:放假越久,人就越懒,还会觉得浑身不舒服,整个人缺乏干劲。“暑期综合征”也是如此。什么是“暑期综合征”?这是一种在时间相对较长的暑假假期中,因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带来的各种 ...

    生活中,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:放假越久,人就越懒,还会觉得浑身不舒服,整个人缺乏干劲。“暑期综合征”也是如此。


    什么是“暑期综合征”?这是一种在时间相对较长的暑假假期中,因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带来的各种生理或心理反应的状态,往往会表现出情绪低落、心烦意乱、精神懈怠、困倦乏力、食欲不振等症状,开学后则会出现失眠、烦躁、起床困难、对学习有畏难情绪等现象。


    “孩子产生‘暑期综合征’,更多是因为环境、生活节奏发生了变化,即从一个相对松弛、舒服的假期状态,切换到紧张、压力大的开学状态。”当孩子出现上述症状,家长应及时关注并提前介入,及时调整生活作息,积极为孩子做好开学前的心理建设,以此来缓解“暑期综合征”带来的困扰。



    学生该怎么做?

    1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


    好的作息习惯是学习的前提,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,才能有足够充沛的精力去从事学习相关的事情。


    2、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


    一天中划分几个时间段,不同的时间段学习不同学科的东西,偏弱的学科可以着重复习,较好的学科可以加以巩固。


    3、合理饮食,加强锻炼


    很多同学放假期间不注意饮食的控制,不吃正餐却吃很多零食,并且在家里少了很多学校里的体育活动,这对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来说非常不好。


    同学们应该按照正常的一日三餐的饮食习惯,正餐营养充足,减少零食摄入,适当增加体育锻炼,保持良好的体魄。


    4、加强与父母的良好沟通


    平日里家长们忙于工作,孩子们又要上学,很少有时间能坐下来聊天沟通。趁着放假,多与父母聊聊学习上的问题或者成长中的困惑,用父母的人生经验为自己的成长助力。


    5、抓住集中阅读的大好时机,多读几本好书


    暑假已经过了一半,也进入了夏天温度最高的时节,在这样的高温天最舒服的事儿莫过于在家里读书。很多家庭都会在暑假刚开始的初期选择带孩子出去旅游,现在到了暑假中期,进入到了集中阅读的最佳时机。




    家长该怎么做?

    1、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


    中学生正是花样的年纪,贪玩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天性,所以需要家长加以约束和督促,这样才能更好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。


    2、保证孩子的合理饮食


    暑假天气炎热,许多孩子喜欢喝冷饮、吃冰激凌来降暑,如果食用过量,很容易引起肠胃不适。家长要适当控制孩子的饮食,避免食用过多生冷食物,在保证营养的同时也要注意健康。


    3、关心孩子的学习和心理状态并给予及时的辅导和帮助


    暑假期间,学生长大部分时间待在家中,不像在学校每天有老师和同学的陪伴,所以家长要仔细观察孩子的学习和心理状态,及时提供帮助。


    暑假时间较长,家长们也可以帮孩子选择一套优质辅导课程,对新学年的知识提前预习,这样新学期开始,孩子才能快速适应新的学习节奏,减轻学习压力。



    做好心理调节

    虽然“暑期综合征”离我们并不遥远,但也无需过度紧张和忧虑。对于孩子状态的回归,家长不可操之过急,而是要放松心态,接纳孩子的情绪,引导孩子学会缓解情绪的方法,积极营造轻松、温暖、支持、安全的家庭氛围。


    “‘暑期综合征’并不可怕,它只是暂时存在,我们要给予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,告诉孩子,只要坚持做力所能及的努力,就能跟‘暑期综合征’和谐共处。”


    家长可以在这个时期多陪伴孩子、关注孩子,做好日常观察,如果发现孩子情绪不稳定,要耐心沟通,及时疏导。同时,家长要与孩子一同进入学习状态,可以利用亲子时光,与孩子心平气和地聊一聊新学期的新目标,引导他们更快适应学习生活,让他们对学校生活有所憧憬。


    “慢慢积累经验之后,即使下次再开启假期时间,我们也可以以不变应万变,避免‘暑期综合征’给我们带来更多困扰。”


    鲜花

    握手

    雷人

    路过

    鸡蛋

    在线客服

    小锐老师微信

    微信公众号

    锐思教育微信公众号

    手机版 太原一对一辅导-太原艺考|中考|高考文化课补习_太原锐思教育初中高中文化课托管机构 晋ICP备2023013330号

    返回顶部